看到一则报道,关注的对象是角膜捐献者。
廖群,24岁,因患有白血病在家乡静养。她说有很多事想去做,但可能无法完成了。不过,她还是做了一个重大决定,捐献角膜。“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世界,去看我没有看到的东西。”
照片上是一位姑娘的侧影。她的眼睛闭着,脸上有一道在阳光下闪着光亮的泪痕。这应该是一位漂亮的姑娘。
还有几个人的影像,看说明得知,他们“已去世”。他们最大的43岁,最小的仅仅出生了6天。孩子的父亲替孩子做了捐献眼角膜的决定:“我想把孩子的眼角膜捐献给有眼疾的孩子,天堂里,我的孩子也一定是光明的。”
当然,还有三张刚做完移植手术的人的照片,他们中有76岁的老人,也有正享受青春的大学生。当这些脸上流露出幸福满足的照片与旁边的“已去世”相对比时,我发现那份幸福与满足竟然是一样的——那里面,都有一份安宁。
最让我动容的,是一位姑娘的一句话。“戴朝灿,26岁,在出租房内。2004年被确诊患有尿毒症后,从大学休学的她一直与病魔斗争。数年来,她一直在寻找肾源而不得。经过理性思考后,她决定捐献她的器官。对于那些比她幸运的人,她想说:素未谋面,好好活着。”
“素未谋面,情感凉山网,好好活着”。照片上的那位姑娘,侧身站立,脸上的表情无法用一句话说清。但当读到这句话时,我的心中却仿佛一根琴弦被猛地拨动。
相关文章